央行谈通缩风险: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基础
【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罗知之)今日,人民银行举行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会上表示,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邹澜介绍,经济基本面和高基数等因素使得近期物价有所回落。一方面,供给能力较强。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有力支持下,国内生产持续加快恢复,物流畅通保障到位,特别是“菜篮子”、“米袋子”供给充足。另一方面,需求恢复较慢。疫情伤痕效应尚未消退,消费意愿尤其是大宗消费需求回升需要时间。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中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2%,仍然低于疫情前27%左右的水平。此外,基数效应也有影响。去年3月国际油价暴涨和国内鲜菜价格反季节上涨,也带来高基数扰动。货币信贷较快增长与物价回落并存,本质上受时滞影响。稳健货币政策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去年以来支持稳增长力度持续加大,供给端见效较快。但实体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效应传导有一个过程,疫情反复扰动也使企业和居民信心偏弱,需求端存有时滞。总体看,金融数据领先于经济数据,实际上反映出供需恢复不匹配的现状。
邹澜认为,对“通缩”提法要合理看待,通缩一般具有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的特征,且常伴随经济衰退。当前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M2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与通缩有明显区别。随着金融支持效果进一步显现,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逐步回归至往年均值水平,全年CPI呈“U”型走势。
“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精准有力,兼顾把握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平衡,坚持稳健取向,保持总量适度、节奏平稳,创造良好货币环境,更好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将更多金融资源向民营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继续支持粮食、能源等民生物资保供稳价,关注劳动力市场供求、海外高通胀传导等因素的可能影响,保持物价基本稳定。”邹澜说。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央行谈通缩风险: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基础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北京4月20日电(记者罗知之)今日,人民银行... -
全球报道:“第三届郎酒庄园三品节”开幕...
日前,“第三届郎酒庄园三品节”顺利召开。据悉,郎酒集团今年依然... -
大米缺口创20年来最大,全球粮价又要涨?
2023年全球大米供应缺口将创20年来最大,主要进口国和粮食通胀高企... -
现货钯金涨幅扩大至超4%
现货钯金涨幅扩大至超4% 【现货钯金涨幅扩大至超4%】财联社4月17日... -
最高降幅3000美元!特斯拉再度下调北美M...
特斯拉再度下调北美地区Model3 Y车型售价继本月7日后,特斯拉再度... -
株洲国有资产投资拟对“22株国02”付息...
4月17日,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面向专业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