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视点!为什么中国茶企的IPO之路行走得如此困难?

2023-03-12 22:32:05    来源:东方资讯


(资料图)

新式茶饮江湖的酣战,未烧到纯茶领域,原叶茶作为新式茶饮重要的基底,在年轻人当中的话题度却排不上队。春茶季来到,A股尚未迎来一家茶企,“茶叶第一股”仍然缺位。

2月底,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澜沧古茶”)、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国茶叶”)相继更新招股书,不同的是,澜沧古茶主动撤回A股上市申请,转战港股,中国茶叶继续向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发起冲击。

与白酒类比,茶叶在我国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珍稀古茶树、制茶大师手作技艺、饮茶文化的故事也有一箩筐,但茶叶市场至今未成长出明显的巨头,几家茶企相继IPO,仍未有成功上市的企业。为什么中国茶企的IPO之路行走得如此困难?

IPO被重点关注的问题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我国茶叶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148亿元(下同:人民币)增加到2021年的3049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4080亿元。但市场极度分散,导致千亿的市场规模孕育出的,哪怕是头部茶企的营收体量都不算太大。

以IPO的中国茶叶、澜沧古茶为例,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茶叶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34亿元、18.93亿元、24.34亿元及14.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39亿元、2.84亿元及1.98亿元。2020年至2022年澜沧古茶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05亿元、5.59亿元和4.63亿元;归母净利润1.23亿元、1.29亿元和0.7亿元。

梳理证监会对于上市茶企的反馈意见,标准化问题、存货问题、与上下游的合作方式以及与经销商的关系是证监会关注的几大重点。

标准化、统一化已是茶行业老生常谈的问题。此前对于澜沧古茶IPO的反馈意见中,证监会曾要求公司说明不同茶叶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毛茶在等级、茶山选址、季节、年份、发酵度等招股书披露的拼配维度方面是否有所不同,以及如何保证原材料稳定供应。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