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资讯:期刊超越指数能否“超越”影响因子?专家:评期刊不等于判论文
(资料图片)
日前,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以下简称文献情报中心)发布通告称,2022年,分区指标不再采用“三年平均影响因子”,而是替换为“期刊超越指数”(升级版)。
2019年,文献情报中心首次提出“期刊超越指数”,包括基础版和升级版,升级版的优势在于弱化对预制学科体系的依赖、体现期刊的学科交叉性、突破均值指标的瓶颈等。试行3年后,未来将只采用升级版“期刊超越指数”。
文献情报中心计量与评价部主任、研究员杨立英告诉《中国科学报》,发布“期刊超越指数”,核心是为了修正过去期刊影响因子计算的局限,以更好地反映期刊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它并不是万能指标,尤其不能以此绝对决定科研人员某篇论文的质量和科研水平。
期刊超越指数如何计算?适用场景是什么?对科研评价体系改善有何助益?围绕相关问题,《中国科学报》专访了杨立英,文献情报中心计量与评价部副主任、副研究员沈哲思,以及研究员李梦辉。
影响因子的局限与误用
《中国科学报》:分区指标为什么不再采用“三年平均影响因子”?
沈哲思:从计量的角度,我们看到了影响因子的问题所在。
首先在计算方式上,影响因子计算时分子分母所涉及的论文是不一样的,分母只考虑研究性和综述性论文,而分子则是本期刊所有论文(包括研究性论文、综述和评论文章等)的引用情况,这使得一些期刊可能通过一些“操纵”,如发更多的综述、评论等方式提高影响因子,因为综述的被引频次相对会比研究性论文多一些。
影响因子只关心论文发表后两年中论文引用情况,这对于一些需要3到5年,甚至更久才能体现价值的学科有些不合适。
其次,是引用分布偏态的问题。事实上,一本期刊不同论文的引用次数是呈偏态分布的。也就是说,是否包含一篇高被引文章,对期刊影响因子的波动影响非常大。举个例子,某期刊2020年影响因子达到508,可能是迄今最高的影响因子,关键在于有一篇文章接近15000的引用量,将其剔除后,影响因子马上降到195,再剔除另一篇引用量为5600的论文,马上降到74。
相关阅读
-
优衣库创始人称在中国开3000家店还不够...
优衣库在中国已开900家店,创始人柳井正:3000依然不够尽管上半年由... -
【速看料】突然停运!关闭7家门店!知名...
太突然!英皇UA影城关闭7家全部门店,最新公告显示,英皇娱艺影院已 -
传闻燃油车购置税减征政策2023年或将延...
一则“燃油车购置税减征政策2023年或将延期,新能源汽车补贴延续原... -
国美电器回应已被破产清算 国美电器还...
国美电器回应被申请破产清算:未申请法律文书或问询谈话针对国美电... -
天天即时:九泰基金三名相关人员离职
九泰基金处消息,该公司已收到处罚告知书,三名相关人员已离职。其... -
每日热文:“天价锂矿”争夺战再度升级...
“天价锂矿”争夺战再度升级,“宁王”亲自出手了。全国企业破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