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流入1.3 万亿新增政府资金!“新老基建”获银行青睐
本文转自:国际商报
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基建投资适当靠前”后,一季度成都、江苏、安徽、浙江、山东等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今年银行投放信贷的新增重点领域。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GDP超114万亿元,其中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表现强势,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个百分点。就此,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再看今年,贸易增长大概率放缓,基建投资将转而成为最重要的稳增长抓手。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依靠‘大兴土木’提振经济增速的时代已经过去,期待广义基建增速重返十位数的高位并不现实。”程实分析,由资金增量来源的角度进行推算,我们认为,今年广义基建名义增速或将处于6.4%-8.2%之间,整体有望拉动实际GDP增长0.4-0.6个百分点。第一,从政府资金来看,2021年财政支出留有余力,今年稳增长迫切性显著提升,财政将以专项债重点发力,加大对基建投资的倾斜力度。第二,从社会配套资金看,“宽信用”行情下基建料将受到银行信贷青睐,公募基础设施REITs开闸则进一步拓宽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第三,从项目投向上看,新基建放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小觑,除了其本身在经济下行阶段具有逆周期调节作用,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还将通过提升经济效率加速产业数字化进程,或间接带动下游制造业和消费的回暖。
¥
“稳增长”诉求带动政府财政资金
向新老基建倾斜
由于低基数效应显著以及净出口保持强势,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压力相对较小,财政政策因时而变、相对节制。程实分析,据我们测算,2021年广义财政赤字率约为5.2%,不仅大幅低于预算视角下的7.9%,还略低于2019年的5.4%。在分项上,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3.5%、7.2%、3.99%,而四个与基建直接相关的财政支出同比增速则均为负,表明财政结构发力重在保民生,基建投资的重要性相对后移。今年,出口增长放缓与房地产周期下行同时对中国经济展开压力测试,“稳增长”的迫切性显著抬升,基建投资转而成为对冲经济下行的阶段性抓手。对此,我们估算,约有 1.3 万亿新增政府资金或将投向基建领域。第一,新增专项债提供超过1万亿元增量资金。去年财政发力后置,四季度新发专项债超过1.2万亿,约占全年额度(3.65 万亿)的34%。由于从专项债发行到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一般需1-2个季度,因此我们在计算2022年新增专项债限额对基建形成的支撑作用时,除了两会上即将公布的当年新增专项债限额时,还应加上上一年四季度已经发行的额度。此外,全年专项债投向基建的比例也有望上升至66%,合计大约1.2万亿-1.3 万亿的增量资金。第二,公共财政支出或将适度增加基建领域投入。2021年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速0.3%,为近年来最低。今年“稳增长”基调之下,财政支出增速预计有所回升,同时结构上也将小幅向基建倾斜,释放800亿左右的增量资金。第三,地产周期调整或导致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下降,假设2022年全年下降20%,基建的资金来源可能会相应减少2000-3000亿元(约 15%投向基建)。
相关阅读
-
张姗姗背后:张核子和他的“核酸版图”_...
近日,一位名叫“张姗姗”的自然人成了全网热搜,因为其在全国医学... -
机构:有助于化解部分房企困境,更有利...
截至11月30日,至少4家A股上市涉房企业宣布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11... -
世界头条:巨人网络:已累计回购1.21%股份
巨人网络12月1日公告,截至2022年11月30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 -
梅花生物:已累计回购5.54亿元股份|全球热议
梅花生物12月1日公告,2022年11月,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 -
主力资金监控:众生药业遭净卖出超11亿...
主力资金监控:众生药业遭净卖出超11亿 【主力资金监控:众生药业 -
交银国际:已出售1.37亿港元债券
交银国际12月1日在港交所公告,董事会宣布,于2022年5月3日至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