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油茅”的未来在哪里?

2022-03-02 22:57:23    来源:东方资讯

砺石导言:对于被架上“油茅”之位的金龙鱼而言,调味品之战已经是一个不得不讲好的新故事。

就在近日,金龙鱼再次遭遇到业绩滑铁卢。金龙鱼发布了2021年业绩快报。数据显示,公司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62.3亿元,同比增长16.1%;实现净利润41.32亿元,同比下降31.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9.96亿元,同比下降43.2%。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金龙鱼的净利润为36.81亿元,这个数据意味着,第四季度金龙鱼的净利润仅为4.5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11亿元,同比下滑幅度超过50%。而2021年前三季度,金龙鱼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9.12%、-21.85%、-65.86%。

财报公布次日,金龙鱼早盘低开之后迅速杀跌,盘中一度下跌超9%。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收盘,金龙鱼股价报收于54.45元,总市值为2952亿元。较股价最高时的市值已经跌去6成之多。

不过即便如此,金龙鱼动态市盈率仍然高达78倍。对于消费股而言,这是一个很高的估值水平,金龙鱼未来股价恐怕还将会有一个漫长的探底过程。

“油茅”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1

“油中茅台”:粮油巨无霸,产业链深加工

金龙鱼全称为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海嘉里),实际控制者为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家族。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食用油市场以来,益海嘉里几乎每一步都踩中了国内粮油改革发展的关键点。先是在深圳蛇口设厂,随后为中国引进了小包装食用油的概念,并在国家将粮油列入外资禁入名单之前,完成全国性的生产布局,最终成为国内粮油领域绝无仅有的外资存在。

在企业经营中,基于在农产品和食品加工领域的优势,金龙鱼建立起了从农副产品到初加工产品再到精深加工产品垂直一体化的发展业务模式。例如,在水稻领域,金龙鱼在加工生产品牌大米的同时,又将加工的主要副产品稻壳用来发电,并从稻壳灰中提取白炭黑、活性炭等高附加值产品;副产品米糠被用来榨取米糠油,米糠粕可进一步深加工为饲料原材料。

金龙鱼通过这一“吃干榨净”的精深加工模式,带动农产品加工由“初级”向“精深”转变,使得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

关键词: 同比下降 精深加工 生产布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