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北京海淀打造全球创业投资中心 协同创新中心落地布局

2021-09-03 10:44:56    来源:国际商报

制度+科技

北京海淀打造对外开放创新样板

北京“两区”建设一周年之际,海淀区交上了成绩单:7批次67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多元创新主体合力加快“两区”建设,18项数字新基建项目稳步推进……

记者从近日海淀区举办的“两区”建设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年来,海淀区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深化科技开放,扩大国际科技合作,助力企业成长,在“两区”建设中带好头、树标杆。

2021年年初,海淀区印发《海淀区“两区”建设工作方案》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实施方案》。在全市“两区”建设251项制度创新任务中,海淀组团牵头统筹数字贸易港建设任务,84项重点任务已施行66项,占比78.5%。

在政策的助推下,今年1-7月,海淀区实际利用外资40.94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为39.63%,实现外贸出口额720.5亿元人民币,占全市的比重为24.6%,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额均居北京市首位。自贸试验区海淀组团新增工商注册企业数1206家。下一步,海淀区将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更多先行先试政策和有突破性、影响力、引领性的项目落地,积极打造对外开放的“海淀样板”,着力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

海淀区的科技创新片区叠加了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种政策。一年来,海淀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推出改革创新举措,创新实践案例,如知识产权纠纷“源头回溯”溯源治理机制、便利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的“续贷中心”和“确权融资中心”运作模式等。

值得一提的是,海淀区积极推进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建设,超5000家商户可以受理数字人民币。在政策创新方面,推出海淀组团金融领域支持政策,落地首批境外机构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便利境外机构管理跨境资金汇率风险,赋予中关村科创企业更多的跨境金融选择权。试点以来,企业办理便利化外债超50亿美元,每年节约财务成本超13亿元。在专业服务机构方面,设立一批自贸试验区专业服务机构,落地北京市首家以“北京自贸试验区”冠名的银行机构。在数字经济领域,搭建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超1200个市场主体具备数字人民币收款功能。

不仅如此,海淀区打造全球创业投资中心,基础设施、协同创新中心落地布局。推进离岸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建立ANSO国际城市协同创新中心;巢生北京创新旗舰实验室启动试运营。外汇政策和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落地,每年节约利息等财务成本超8亿元。此外还启动了“人才E+”工作站,为高层次人才、企业及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央地”人才对接交流、人才招聘需求对接、人才政策咨询、人才发展专业赋能等服务。

在科技创新方面,海淀区围绕构建现代高精尖产业体系,紧抓产业链关键环节,进一步发挥空间资源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推动重大项目落地。一年来,先后举办7批次“两区”建设重大项目签约仪式,累计签约重大项目67个。

小米、字节跳动、美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在海淀区业务布局,强化在京主体地位。拟未科技、克诺尔轨道交通等外资项目陆续落地,增强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红棉小冰、奇岱松、阿波罗智能技术高精尖企业陆续落地,强化海淀区大信息、大健康等产业优势。奇绩创坛、巢生源科、国际氢能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持续优化海淀“创新雨林”生态。中国电建集团、中国融通科学研究院、中资网安等骨干央企及新业务板块落地,开拓“两区”建设新增长极。

此外,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成立新基建专项工作组,推进18项新基建项目建设。目前全区已完成5G基站建设3160个。支持智源研究院建设智源计算与训练平台,研制智能算力云平台、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系统及高精度生物智能模拟设施,超前布局通用智能发展;支持微芯研究院及腾讯开展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自主可控、软硬结合的长安链技术体系。持续推进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打造前沿科学研究平台。(记者 孟妮)

关键词: 北京海淀 全球创业投资中心 创新中心 落地布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