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走出一条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走生态发展之路,浙江安吉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风景变产业 绿富可兼得
浙江省安吉县位于浙江北部,曾遍布水泥厂、矿场和印染企业,污染严重。如今,这里已是全国首个生态县,在全国率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安吉县把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转化为生产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绿富兼得,走出一条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生态立县
20多年前,安吉人想致富。余村靠着山上优质的石灰岩,创办水泥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0多万元。这一产业,让余村成为安吉县第一个有线电视村、第一个有水泥路的村、第一个通自来水的村……
“20世纪90年代,村里每天进账1万元,是响当当的全县首富村。”村里的老会计王月仙说。
然而,经济的发展掩盖不住溪流浑浊、烟尘漫天。这一发展模式,随着1999年安吉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而终结。2003年起,余村通过民主决策,关停整治村内的矿山、水泥厂等。
村民赵水根参与了当年的民主决策。他回忆说:“当时的会上,村民小组长、老党员和村民代表一致通过了关停整治决定。”这位曾在矿山当过炮工的村民,转行办起竹筷加工厂。后来,为了响应全村深度保护水环境的倡导,他把厂关了,改造成民宿。“作为一个余村人,保护环境是头等大事。”赵水根说。
2004年底,余村石矿全面停产,对矿山进行了复垦复绿。
2005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此提出。安吉县决定走生态发展之路,有所为有所不为。
发展旅游产业
放弃了污染企业,绝不是放弃了经济发展。安吉县选择了绿水青山,发展起旅游产业。
农村美不美,关键在生态;农村强不强,主要看产业。余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引导村民发展休闲产业,走上发展绿色经济转型之路,通过全力提升周边环境,一大批企业转型发展休闲产业,逐步形成河道漂流、户外拓展、休闲会务、登山垂钓、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的休闲旅游产业链。从2005年到2019年,全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从80余人增加到500余人,村集体经济收入从91万元增加到52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8732元增加到49598元。
与此同时,安吉县把非物质文化资源、社会资源、产业资源都变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源。将全县213个非遗文化民俗艺术项目组成67个民间艺术团,平时安排在91个文化礼堂表演,节假日受邀在各大景区献艺;散落在城乡的1个生态博物馆、12个专题馆和26个地域文化展示馆,组成了生态博物馆群。
立足“绿色”这一优势,安吉县成为海内外客商的投资目的地。投资170多亿元的上影安吉影视产业园,将形成涵盖电影学院、影视博物馆、影视拍摄及后期制作中心等各种主题的新型业态;总投资100亿元的海游天地度假城项目,正在顺利推进……
拓宽致富通道
先富帮后富,奋进“十四五”。2018年以来,安吉县深入开展扶贫工作,向湖南古丈、四川青川和贵州普安、沿河及雷山“三省五县”开展白茶苗捐赠工作。通过打造高标准茶叶基地、推动高水平产业融合、构建高效率帮扶等举措,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今,受赠地区与安吉县进一步互学互鉴,分享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在推进茶旅融合、品牌打造等方面共同发力,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
这个春天,对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的老百姓来说,意义非凡。当地“白叶一号”感恩茶园再次迎来采摘季。3年前,安吉县向这里捐赠6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经过精心管护,如今的茶山已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金山”。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截至今年3月,安吉县累计捐赠茶苗2240万株,种植6217亩。受赠地区逐步形成了一套带动本地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记者 邹倜然)
相关阅读
-
张姗姗背后:张核子和他的“核酸版图”_...
近日,一位名叫“张姗姗”的自然人成了全网热搜,因为其在全国医学... -
机构:有助于化解部分房企困境,更有利...
截至11月30日,至少4家A股上市涉房企业宣布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11... -
世界头条:巨人网络:已累计回购1.21%股份
巨人网络12月1日公告,截至2022年11月30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 -
梅花生物:已累计回购5.54亿元股份|全球热议
梅花生物12月1日公告,2022年11月,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 -
主力资金监控:众生药业遭净卖出超11亿...
主力资金监控:众生药业遭净卖出超11亿 【主力资金监控:众生药业 -
交银国际:已出售1.37亿港元债券
交银国际12月1日在港交所公告,董事会宣布,于2022年5月3日至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