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湖北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保障居民环境

2021-05-25 08:59:55    来源:工人日报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湖北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保障居民环境权利——

生态大省洋溢“幸福笑容”

“环境变好了,你看,展板上的照片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5月11日,在武汉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74岁的退休职工胡昇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武汉青山老工业棚户区,曾经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户区,常住人口4万多人。1955年,10万建设者云集青山建设武钢,住进了简易工棚。现在,经过改造,职工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低矮破旧的工棚,变成了有片片绿茵的新小区,公园就在旁边,居民推窗见绿。

青和居社区的变化,是湖北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保障居民环境权利的一个生动案例。

从“险在荆江”到“美在荆江”

湖北是生态大省,长江穿省而过,岸线长达1061公里,湖泊众多。年来,湖北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于“长江大保护”,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造福职工群众,惠及社会民生。

面对长江,治水兴水工作至关重要,要处理好水安全与水生态的关系。“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在湖北省荆州市观音矶,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工作人员查武强在大堤上向记者介绍了荆江之险,“长江荆江河段的安全泄洪量与长江上游巨大而频繁的洪水来量极不适应,来量大而泄量小,在汛期,洪水位通常高于堤内地面10余米。”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高度重视长江堤防,3次加固,并建成了荆江分洪区。而今,在“长江大保护”的前提下,万里长江已经从“险在荆江”变成了“美在荆江”。

荆州市拥有483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占湖北全省长江岸线的45.6%。荆州市重拳整治非法码头,全市共关停拆除长江干线码头340处,完成高标准复绿305处,腾退岸线55公里,按“拆除到位、清场到位、复绿到位、防反弹到位”的“四个到位”要求,建立长效机制。该市建设城区滨江公园带,着眼于加强堤岸的保护与利用、四季景观营造,打造了一批岸线新景观、新亮点。

移民村共建和谐家园

荆江防洪形势的改善,离不开三峡工程。

5月14日,记者走进紧邻三峡大坝、有“坝头库首第一村”之称的宜昌市夷陵区太溪镇许家冲村。“全村库坝区移民占九成。”村党支部书记望作战告诉记者,因三峡工程移民,1994年、2005年两次合村,原覃家沱村、苏家坳村、西湾村陆续并入,形成现在的许家冲村。

曾经,这个村是“移民矛盾村”。如今,该村已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2020年,该村经济总收入90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380元,移民就业率达95%以上,获评全国旅游示范村。

该村还着力办好民生“微实事”,共建和谐家园。以“绿净齐富厚和”为目标,建广场、添公园、盖书屋,党员分片联包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在宜昌市率先启动农村垃圾干湿分类试点项目,垃圾清理实现日清日洁。同时,着力打造绿水青山的秀美村庄,许家冲村成为市民郊游“打卡点”。

端牢一碗“安全水”

水权不仅涉及群众生命、健康等生存权,也涉及实现包括农业生产在内的可持续就业增收的发展权。

“20年前,我们到一公里外的河沟去挑水;10年前,我们有了蓄水池吃‘天河水’;现在,我们吃上了自来水,遇到干旱也不怕了。”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镇,村民张兴汉笑着说,这些改变源于该镇的安全饮水工程。

仁和坪镇地处五峰县东部的高山上,属喀斯特地貌,自然条件下存不住水。一到冬末春初的少雨时节,居民就会面临吃水难的问题。

为彻底解决旱季饮水问题,仁和坪镇从海拔200米的取水点引水,每隔几百米建设一个泵站,将河水垂直提升1000多米,沿途8级泵站将河水抽升至镇水厂,再通过管网分流至海拔较低的各村。类似的提水工程,全镇共有6处,14公里供水主管网覆盖全镇。

5年来,五峰县累计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1.67亿元,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全县现有跨区调水和储水工程1300余个,各类供水管网约6000公里,解决了典型缺水区域的季节缺水难题。

同时,五峰县聘请428名专职“池长”管水。每个小型集中供水工程都配备供水工程“二维码”,扫码便可知管水责任范围和受益户信息,有效提升了管理水,让群众能够端牢一碗“安全水”。(记者 赵昂)

关键词: 湖北 加大 环境整治力度 保障 居民环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