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韩国到底在国企指数8000点的位置 买了多少结构性产品?

2020-12-09 13:54:07    来源:财经美女蜗牛妹

虽然今天才1月24日,但港股已经整整跌出来一个世纪的感觉了,都已经这么便宜的估值,还能跌成这样,真是说多了都是泪啊。

市场只能不断发掘新的真相,比如trading floor上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棒子到底在国企指数8000点的位置,买了多少结构性产品?

作为长期混迹于cash equity界的人士,蜗牛妹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稍微把derivative界对此次股市大跌的“贡献”摸到点点北。今天献丑和大家讨论下。

首先,现货cash界如果不看好后市,可以持币观望,可以做空期货,如果你看多那就反向行之。

另外的玩法呢,就是股指期货了。和现货最大的区别在于,你可以有不执行的权利,但期权这里已经是需要与投行的场外交易,所以这是场零和游戏,客户和投行只能活一个。

原理就是,根据客户需求,对指数的某个点位,双方对赌。客户给投行付出一笔期权费,来获得未来某个时间,以某种价格水平,买进或卖出某种股票指数的权利。

比如客户买了个履约价8000点的看跌期权,那么指数下跌,看跌期权的利润就会增长,而只有当股指价格比执行价格低的时候,看跌期权才会被执行。

至于这个期权的方向和履约价做不做得了,就得看投行和客户能不能就定价达成一致,大家肯定是相信自己押对了正确的方向、有钱赚,才会做的。

一份股指期权能取得的最大收益,就是用现货股指期货的价钱,减去履约价。当然投行首先是可以赚一个发行费用的。

写到这里,我已经觉得这玩意其实已经要好好算算术了,但是这些derivative界人士怎么可能就在这里停止,他们在衍生品上还又加了个Barrier特技,开发出exotic derivatives。

就是在已经有履约价的基础上,又加了个barrier。具体的操作要看双方的协议,有的是要过了knock in price这个合约才能生效;有些是如果价格过了knock out price,那股指期权就是废纸一张;还有些是价格只有过了KI、又不触及KO,才能赢钱。

之所以这种这么奇葩的产品还能卖出去,因为他们在价格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KI和KO level越低,那么期权就越便宜。

听到这里,蜗牛妹终于体会过来,trader间相互鄙视的生物链为什么是这样:cash

继续回来解释昨天大跌中exotic derivatives的影响。首先不管客户押注的方向是啥,和他们做对手方的投行肯定是要对冲掉自己的风险的,delta对冲股价变动风险,vega对冲波动性风险,theta对冲时间风险,gamma对冲持仓风险。

你们想想,现货市场跌的都让人受不了了,衍生品的变动那得多大。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2015年9月至12月,韩国发行了20亿美元的自动赎回衍生产品,而2015年1月至8月,这个数字是56亿美元。JPM估计现在压在国指上的结构性产品还有1.1亿美金。

但是当港股进入价差下降、波动向上的阶段后,需要对冲的波动区间便逐渐移到8000点的水平,而这个点位刚好又是knock in barrier,反而会进一步增大股市波动性。

最近在韩国销售的自动赎回看跌期权,很多都是以国指最坏情景定价的(差不多给指数打了五折),一旦现货下跌,为了首先对冲knock in风险,投行需要买如股指期货;但一旦股指价格突破knock in,那么exotic derivatives也没了exotic,成了普通的期权,这时候投行又需要减少他们的对冲,卖出股指期货。

简单来说,为了对冲股价变动的delta hedge,在barrier被突破后,加速市场下跌的方向和深度。

JPM的测算,国企指数knock in的触发点位是7400点,到时候可能会引发投行在7600-6000点水平卖出20亿的股指期权。

而机构投资者现时仍然较为看空。

但如果我们也应该想想这样一个问题:棒子们不远千里迢迢、过来做国企指数的衍生品、还加了一个barrier特技,他们的量与其说增大波动性,不如说只能算是小小催化剂吧。

真正的对手盘,应该还在基本面。(蜗牛妹)

关键词: 国企指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