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一场汛情的刺激 草甘膦价格将迎来新一轮涨价潮?

2020-11-12 09:08:10    来源:新农主义

百草枯被禁之后,草铵膦迟迟达不到预期,在灭生性除草剂领域,草甘膦的地位一直无人取代。

从占比上来讲,草甘膦占全球农药总用量的15%左右,是全球产量最大的农药原药, 已连续多年占据世界农药销售额的首位。

我国是草甘膦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农药届草甘膦也一直一枝独秀,并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由于近两年草甘膦“致癌”风波不断,被禁止的呼声也很高,给厂商带来不小困惑。不过,在没有更好的替代品出现之前,农业生产依然会维持对草甘膦的依赖。

对草甘膦来讲,原药价格一直是人们比较敏感和关注的。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草甘膦产能过剩严重,价格一直低位运行,甚至跌到2万/吨以下,这对以草甘膦为主的企业一直不利,利润一直压缩,除非上量,否则发展难以为继。

进入2020年8月中旬,国内汛期从长江中下游向西转移,川渝地区暴雨侵袭,两大草甘膦生产企业受损,众人期待草甘膦价格要迎来涨价了。

汛情影响,草甘膦价格将小幅上涨

每年从七月初开始,是化工企业停产检修的高峰期,草甘膦生产企业也不例外。在此期间,草甘膦市场的供货会大幅减弱,日产量低于1800吨,行业库存相对较低,现货紧张。

与此同时,今年8月中旬以来,川渝地区遭遇汛期,尤其是四川乐山,受灾相对严重。据了解,乐山是世界上最大草甘膦产业基地,两家草甘膦企业乐山福华通达、和邦生物受影响严重,被迫停产,恢复生产大概需要三个月左右。

那么,他们对国内草甘膦产能有哪些影响?

我们先看看国内草甘膦产能情况:2019年国内草甘膦年产能为72.5万吨,七八成用于出口,目前国内生产商主要包括:兴发集团(草甘膦产能18万吨)、四川福华(草甘膦产能12万吨)、新安股份(草甘膦产能8万吨)、江山股份(草甘膦产能7万吨)、扬农化工(草甘膦产能4万吨)、广信股份(草甘膦产能3万吨)等,最近几年通过草甘膦行业在一系列整合后,当前国内生产企业仅剩十几家家,并已初步形成江山+福华、兴发+腾龙、新安化工三家寡头的局面,产能将会更加集中。

在此次汛情影响下,乐山福华通达12万吨草甘膦原药产能、和邦生物5万吨原药产能受损,占全国总产能的四分之一。

而且近几年由于草甘膦产能过剩,行业过去几年基本停止了扩张步伐,未来新增产能有限。虽然在需求提升以及安全环保导致产能出清的双重作用下,国内草甘膦开工率逐步提升,从2015年的62.0%提升到了2019年的80.3%,但整体产能增加仍然困难。

另外,10月-11月为海外传统采购旺季,据有消息称,受汛期影响的草甘膦厂家预计停产时间不会超过三个月,不过,若届时四川企业生产尚未完全恢复,在每年第四季度需求旺季中,供给将会受限。

从最近一周四川乐山天气情况来,仍以阴雨天气为主,综合这些原因,未来一段时间草甘膦价格价格小幅上涨是有可能的。

草甘膦涨多久,市场说了算!

有人说,此次汛情,草甘膦巨鄂双双停产,草甘膦生产企业将迎来重大机会,股价大涨的最佳机会来了!这一点笔者不去否认,短时间内,由于供需改善,价格抬升情理之中,最大的收益者或许是草甘膦生产企业。但汛情总会过去,停产的企业也会复产,汛情只会影响草甘膦短期供给。从长远来看,那些本着产品质量过硬,以服务提供价值的厂家才是永远的受益者。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因为,整体来讲,草甘膦仍旧产能过剩,竞争的白热化尚未消退!

2009年之前,我国草甘膦产能大幅扩张,随后由于产品价格低迷,行业产能最低收缩至约50万吨。2011-2014年草甘膦盈利较为丰厚,行业随之经历了第二次产能扩张。2015年以来,由于供给严重过剩,草甘膦景气持续下滑。与此同时,安全、环保要求下,中小产能惨遭陆续退出,但整个过程也使得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升。

2017年,环保趋严,化工产业上有原料紧缺,成本上升,原药企业一度提高价格,但是即便如此,草甘膦也最高价格也不过3万/吨(2017年10月——11月95%原粉高端报价),还创那几年新高,之后价格稍微回落,到2018年4月份,价格在2.5万/吨左右徘徊。实际上,从最近几年草甘膦原药价格来看,几乎每年都会有个2.0万/吨——2.7万/吨左右的徘徊期。

2018年,草甘膦供需关系得到改善,但过去十年草甘膦“产能过剩”的阴影并不会一朝一夕就能改善,而且产能利用率近一半的事实也没有太大的改观,这十年来,偶尔一两次价格小高峰都不会挽救低迷的草甘膦市场,再续之前的辉煌也相对较难。

关键词: 草甘膦价格

相关阅读